秋季是甘蔗产量形成和蔗糖分积累关键时期。近期,受“泰利”“杜苏芮”等多场台风影响,我国甘蔗主产区出现不同程度大风降雨天气,桂西、桂南气象干旱明显缓和,部分地区出现涝渍,易造成甘蔗倒伏。同时,高温高湿环境下,甘蔗病虫害发生率上升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为加强甘蔗秋季田间管理,确保丰产丰收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糖料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,研究提出甘蔗秋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一、抓好排涝抗旱
秋季季节性降雨、台风、干旱等极端天气较为频繁,影响甘蔗后期生长。地形平坦和地下水位较高的蔗田应加强排灌设施建设与维护,在四周开挖环状排水沟,中间挖“十”字形、“丰”字形或“井”字形排水沟,降低田间地下水位。坡地、台地或丘陵等旱地蔗田应根据地形地势特点和坡度大小,开挖引水沟,有条件的蔗区可铺设滴灌设施,做好引水灌水抗旱准备。
二、强化台风防灾减灾
秋季台风易造成甘蔗成片倒伏,台风过后应及时捆蔗扶正,在蔗茎三分之二高处,用绳子或枯叶将两行甘蔗捆成人字形,或将相邻的几株甘蔗捆成一束,使其保持直立状态。台风使甘蔗生长受到抑制,加上雨水过多,易造成肥料流失,应及时追肥一次,每亩可施用甘蔗复合肥20公斤,或尿素10公斤、磷肥20公斤、钾肥5公斤,并配合进行大培土,使蔗根多生、深扎,提高抗倒伏能力。扶正的甘蔗植株恢复生长15天后,可解开捆绑物恢复正常生长。
三、搞好剥叶通风
秋季甘蔗生长快,田间容易郁蔽,光照不足,加之田间湿度大,病虫害容易发生。应及时剥除枯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养分消耗,提升光合作用,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,降低病虫害发生率。对于田间湿度大、蔗叶茂密和病虫害较重的蔗田,要多剥叶并把病叶枯叶带出蔗田集中处理。一般剥叶标准以每条蔗茎保留9—10片展开新叶为宜,对留种的蔗茎应留叶鞘以保护蔗芽。
四、加强病虫害防治
秋季高温高湿,多种病虫害容易发生。主要病害包括梢腐病、褐条病、赤腐病和锈病等,在发病严重的蔗田可采用百菌清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、吡唑醚菌酯等进行叶面喷施防治。主要害虫包括蓟马、螟虫、粘虫和绵蚜等,其中黄螟、大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田蔗区易发生成灾,条螟、二点螟和红尾白螟在旱坡地蔗区易发生成灾。近年来,因蔗田禁烧秸秆,粘虫虫口的基数逐年增加,发生危害加重。防治螟虫和粘虫可选用含有氯虫苯甲酰胺、杀虫单、阿维菌素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、杀虫双等有效成分的农药进行叶面喷施防治;蓟马和绵蚜发生严重的蔗田,应及时消灭蔗田中的发虫中心,可选用噻虫嗪、吡虫啉或抗蚜威等进行叶面喷施防治。提倡采用无人植保机进行统防统治,提升病虫害防控质量和防治效率。
五、做好适时砍收
甘蔗生长后期蔗茎上、下部节间的锤度比值接近1时,达到工艺成熟期。甘蔗收获应依据“先熟先收砍,晚熟晚收砍”的原则,先收早熟品种,再收中熟品种,最后收晚熟品种。对留作宿根的蔗田,在“大寒”过后收砍为宜,有利于宿根蔗芽出土萌发。具备条件的蔗田提倡采用联合机收或分步式机收,不具备机收条件的蔗田人工收砍时,建议使用锋利小锄,以入土5厘米方式进行快锄低砍,以降低宿根的发芽部位、减少蔗桩破裂,提高次年出苗成苗率。鼓励推广种植脱毒种苗。对翻种新植蔗田,应尽早安排种植,下种量一般以5000芽/亩为宜。应选用宿根性强、丰产潜力大的甘蔗良种,采种后在太阳下晒种5—7天,晒至叶鞘略皱缩为宜。斩种后应用石灰水或多菌灵等药剂浸种,进行消毒处理。
关键词: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